艺术学院教师武若尘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

在中国美术馆今年初举办的“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览”中,初一在小树林插班花作文教师武若尘的油画作品《初春》参展,并被陈列在中国美术馆一楼的精品展区,展览闭幕后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幅作品。在完成历时半年多的作品收藏相关流程后,武若尘老师于近日收到了作品收藏证书。该作品进入国家美术馆的馆藏序列,体现了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创作实践的新突破。     

2023年是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,为庆祝这一重要的里程碑,中国美术馆筹备了一系列高规格的馆庆活动。开年之初,中国美术馆就精心策划了“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览”作为馆庆活动的首展,也成为了活动的亮点之一。展览的安排和时机选择恰逢春节和全国两会之际,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参观,为展览增添了喜庆的气氛。此次展览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,是中国美术馆历史上展期最长、观众最多的重要展览之一。

本次展览,“中国美术馆从全国6500余件参评作品中精选出500多件作品,另有中国美术馆历年馆藏作品和特邀作品400多件,共计1000件,涵盖中国画、油画、版画、雕塑、水彩、工艺等美术种类。中国美术馆以‘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览’倡导小中见大、小中见情、小中见趣味、小中见格局的精品意识。此次展览的举办,正是要唤起美术界以及观众对小尺幅美术创作的关注,启发更多的艺术思考。在本次展览作品中,尺幅最小的仅有邮票大小,最大的也仅半米见方。这其中既有美术史中的经典名作,如齐白石的《咸蛋小虫》、徐悲鸿的《双狮》、李桦的《怒吼吧,中国!》等作品,也有年轻艺术家的最新创作。”(节选自中国美术馆官网)

全国政协常委、民盟中央副主席、中国美协副主席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:“2023年迎来中国美术馆60年馆庆,作为馆庆系列展的首展,唯有‘尽精微’,方能‘致广大’。透过这些作品,我们可同时观察不同时期中国艺术家本真的艺术语言,审视他们的创作状态和心路历程,感悟他们对人民的热爱、对社会的关注、对生活的体验、对自然的亲近、对历史的思考。我们希望通过集中展示小幅美术精品来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究,启发更多关于当下艺术创作的思考。”

武若尘老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《初春》是一件小幅油画,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北方春日的山村风光。正如他创作笔记中所写:“西北的山村在初春暖阳的照耀下呈现出黄褐色的基调,显得沉静而质朴。空气依然寒冷,路边水沟的积雪和残冰早已不见踪影,但背阴的地方还是泛着清冷的色彩。忽然一阵风吹来,树梢上挂着的干瘪的树叶随即发出了沙沙的响声,抬眼望去,树叶闪烁着斑驳的暖灰色融入远山的一片阳光里。此刻,寒冷与温暖和谐共生,蓝紫、橙黄的色彩对比形成了鲜活的画面关系,于是抓紧时间快速捕捉当时的感受……”。据武若尘老师介绍,他平时的创作多以大幅的人物画为主,有时为了调节创作的节奏与状态,通常会以写生的方式画一些小幅作品。小幅写生的意义就在于自然带给我们的鲜活感受,这种感受在大幅创作中往往比较欠缺,是一种非经验性的艺术探索。

近年来,武若尘老师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展览,数次参加主题性绘画创作项目,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美术创作项目。他的作品发表在《美术》、《美术观察》等重要的专业期刊,香港《大公报》曾以“武若尘绘画——生命之眼”为题进行专访报道。此外,他的一部分作品还被有关博物馆、美术馆、纪念馆和专业机构收藏。